本篇獻給所有在異地打拼的我們。曾經做過的,不會後悔。

 

 

畢業了,失業了。

要趕緊找工了,你說,在國外找工作容易嗎?現在澳洲景氣好不好?

這個見仁見智,真的。

老掉牙的那一套官方說法就是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你會說: 切,這個道理不用你講大家也知道啊。

有的人花了一年多才找到工作(我就是其中一個),有的人花了三個月,有的人很幸運還沒畢業就有公司Offer,有的人找到工作卻一換再換,飄移不定,有的人在國外待了一輩子,連夢想是甚麼都忘了。我經歷過那段日子,所以不能說找工作是容易的(我想就算現在在台灣也是一樣很競爭吧),機會一定會有,只有努力才能跨過那個阻礙。

2007-3.JPG

  

找工作困難阻礙的軟硬強度跟你的專業也有點關係,但是如果這個變數 要扯入本次的談論,一天一夜也講不完,只從最基本的開始分享好了;找工作的efforts可以從寫履歷與平常建立人脈這兩個開始,還有一個加分的關鍵就是臉皮要夠厚。

在念語言學校的時候,我就跟當時的一位台灣女同學在書店找怎麼寫求職履歷的書,之後斷斷續續修改,澳洲履歷包含cover letter, resume & selection criteria(SC) 其中SC是很多大體制公司或是政府機關都會有的額外要求,要寫得很專業,針對這個職位的要求一一舉例回應,每次遇到這種的都要準備個一個禮拜才能寫的完,我英文不好啊,一般而言不外乎是琢磨你有怎樣具體的經驗,闡述說明,或是公民教育論述之類的道德準則,比如說你怎麼像公司推薦自己是個有能力獨立作業的人才,同時又是夠分工合作的優秀team player,另外還有一般基本能力問項,例如,請具體說明你的溝通能力(包括書寫與口條)

在台灣會要求寫道這個嗎? 印象中好像沒有齁。

應屆畢業生的話,通常大公司有個別的求職網頁,點擊進去就是一連串的表格,以及一堆人事性向問項,比如說,你遇到具挑戰的案件時怎麼解決,你過去學校或事實習中最大的成就感是甚麼,你覺得你個人的優缺分別是什麼?

 

1.JPG

外國人真得很愛自我評估,對於缺點也要坦白面對的一種真性情啊,在台灣你有甚麼缺點一定很怕被老闆長官知道吧,當然,也不能誠實的太白目,是見不得人的缺點也要把它寫的變成可以加分的梗。

寫履歷的時候要做取捨,不相關的不需要畫蛇添足,比如說找餐館服務生的,就不用把自己以前專案經理的豐功偉業寫上去,反而是要寫跟服務業相關的經歷,說明你的客服能力、強調你對商業餐廳營運流程的了解、在履歷書寫過程大概人家就會知道你的英文程度,所以要避免愚蠢基本的拼字與文法錯誤,一切以先拿到面試再說。

總之,履歷只是個起點,第二步就是怎麼讓人家看到你的履歷,決勝點就是你臉皮要夠厚,以及過去建立的人脈夠不夠多(可惜這兩個我都沒有)

因為網路、報紙、雜誌的廣告曝光率老實說都普遍很高,求職者到處都是local也在競爭,光是英文與社會文化背景就被比下去了。有認識的人介紹,帶領你進去公司鐵定順遂的多。不要以為西方社會不講關係,靠關係對他門而言反而是一種肯定,因為有人願意替你背書幫你推薦,表示你是個人才啊。這樣的道理好像跟台灣剛剛好相反,在台灣靠關係走後門的,就會被講的很難聽。

好啦,如果以上說的氣勢都輸人,另外一種積極出擊的方式就是沿街散發你的履歷,把履歷當作傳單發,瞎貓總會碰到死耗子吧,搞不好哪家咖啡廳老闆正在傷腦筋,缺人排不出班表,你的機會就來了。而辦公室工作的話,鬼老管叫這種不請自來的申請者為Cold calls,是你可以試著打電話去公司直接詢問有沒有職缺,或是寄email給公司碰碰運氣。

 

2006-25.JPG  

 

我在畢業之前灑出去的網都沒有帶來好的收穫,只有零星收到兩通電話初步回應我的求職申請,之後就沒有下文了,眼見存款日漸見底,依舊得打起精神找可以暫時填飽肚子的服務業,就說過了我臉皮不夠厚,叫我沿街親訪店家毛遂自薦簡直是要我在街上裸奔一樣困難。

但有天從醫院做完體檢回家途中,看到一家四川火鍋店在徵人,即使我沒有餐飲業工作的經驗,隔天還是硬著頭皮就拿著履歷走進去,這時候講甚麼面子都不值錢了。

幸好下午一兩點,店裡沒甚麼人,店長瞄了一瞄我的履歷,說道,晚點會通知結果。

幸運的是下午就接到電話叫我星期五晚上試工。

中國人老闆通常試工都是不給薪的,超沒良心,因為打黑工,就是領現金不打稅的”非法”勞工,所以時薪只有八塊錢,維州法定基本薪資是13-15塊,差了一倍。當時連要在餐廳工作都是高度競爭,能有工作就不錯了,大家都甘願被剝削(真的是從台灣千金變成外籍台傭),在Melbourne Centre的包子店我聽過還有只給六塊錢的,狼心狗肺啊。更扯的是,印度人還跟你比價,老闆付你八塊,他會跟老闆說你給我工作,只要付我五塊就行,你馬上被黑幽幽超級沒水準的阿三哥給取代,整個就業市場真的是很嚴苛的。

但為了爭那一份機會,不得不妥協,因為沒有第一份經驗,要怎麼往上爬?

 

2008-3.jpg

 

星期五晚上,我就這樣換上黑色polo衫,圍上圍裙,只用了十分鐘跟著店長順一下點餐,菜單點腦輸入,招呼客人的基本流程,硬著頭皮就上陣了,一開始很生澀,感覺自己好像剛剛下海的小姐,甚麼都很扭膩不順,有時點單後客人又會有特殊要求,電腦沒辦法顯示時,這時候要記得跟廚房喊話提醒,一開始都喊的太斯文客氣,被店長噹,到後來做熟了,整個放開,對廚房喊話就像在菜市場殺價一樣,也不用像以前還要跑到窗台前,電腦點完直接往廚房大喊,整個就很有上海姑娘的味道(那時一起打工的很多上海人),在店裡也認真的橫衝直撞,端東西清桌子反應要快,這邊收完,眼睛盯到有客人進門,馬上招呼,不讓人客站在候位區太久為最高原則,帶位點完餐,又去收東西,感覺自己從來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在餐飲業打混的日子,每天的作息就是面對著收拾排山倒海而來的鍋碗瓢盆,油膩的火鍋醬料、吃剩的雞骨頭、汁液亂流的飲料罐、吃到飽的碗盤與火鍋湯底堆的像山一樣高,客人清場後還得趕緊餐廳拖地清掃,每次收工都將近晚上十一點多,然後趕著末班電車回到小公寓裡。

2008-1.JPG

 

當時一起上班的小子們都很搞笑,完全顛覆我對大陸人的看法,以前總把他們當作外星來的,工作一陣後發現他們就跟台灣年輕人一樣,文化也很類似,當時店裡有MTV可以點播歌曲,他們點的也都是台灣歌手的歌居多,尤其是周董的歌;當時還有個山東來的小夥子,長的清清秀秀很有女人緣,在我才剛跟他搭班沒幾次,晚上大家再忙著收拾時居然跟我訴苦他劈腿被抓包,問我怎麼辦,向我求助,我是完完全全嚇住,不好意思啊我對社會主義的人有種幻想,總覺得他們是沒有七情六慾的人才對啊,怎麼搞起小三小四這種東西。

餐廳工作很累,倒是還是滿享受的,因為後台的阿姨叔叔們都會準備宵夜,趁老闆不在就叫我們進去吃幾口。現在想起來好懷念阿姨們的東北手工麵條啊、雞翅、新疆烤羊肉喔。口水流滿地了。

過了一段時間,E幫我找了第二份工,是開在體育館轉接車站出入口的烘培麵包兼keba*,在Footy Night一定還要開著做生意,每次星期五遇到重大賽事時,人聲鼎沸的廣場大廳大概可以擠滿上千人,櫃檯前一定是大排長龍的隊伍直到另一端,大概有五十公尺那麼長吧,忙著點單,補貨,解決囉哩叭縮或是已經酒醉的澳客,忙完一晚之後還要收拾那KeBa油膩膩、有我一半高的烤爐煮具,最後清掃拖地。然後滿懷感激的收下一天的工錢80塊澳幣。

 

2006-44.JPG

 

薄薄的鈔票擠進錢包那刻,就會覺得自己又撐過一天了。當時每一步都是在折磨(磨練?)自己的心志與能耐啊。

坐上電車,經過Collin Street 一棟棟光鮮亮麗的辦公商業大樓,每次都狠狠下定決心,總有一天一定要光鮮亮麗的搭上電梯,在其中一間辦公室上班,但隨著待業時間越長,摸著粗糙的手眼淚都會不爭氣的想要掉下來,但是要拼命忍住,仰著頭繼續望向高樓,讓眼淚不流下,自己隨著電車前進,高樓的燈光就這樣消失在轉角的某個樹梢了。

2006-30.JPG

  

不能說是勇敢,那時候的心情很難解釋,就是一種不想要也不能放棄的感覺,但卻又不知道折損點在哪,這樣到處碰壁的挫折要到甚麼程度才要停止呢。

旁人會熱血的在旁扇風點火,大喊,哎呀,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再做了!

 但是當自己身處在穿山越嶺的那個當頭,那迷惘的路途真的很難一言道盡,尤其當親戚問起,畢業嚕,啊現在是在哪高就啊? 那種咄咄逼人的市儈讓人很難受。(就算當時人家可能是好意這樣問,但是自己就會憤世忌俗的像刺蝟一樣。)

 

2006-47.JPG   

如果我就是心甘情願做餐廳服務生過一生,我想我會做得很開心,但是亞洲魂那種社會地位價值觀總是讓我感到愧疚,每天壓力很大,畢竟是花了爸爸大把大把的銀子過來念碩士的,怎能這麼任性,真的可以這樣隨心所欲想過怎樣的日子就怎樣做,完全不顧家人的觀感嗎?

雖說人生是自己的,但是就像Morning Glory裡拼命工作的女主角卻換來媽媽說教的一句話,when you are 8 yr, its adorable; when you are 18 yr, its inspiriting; when you are 28yr, it is embarrassing……

(當你才8歲就拼命努力想要成功的時候,那是多麼的可愛,當你18歲的時候,那是一種激勵,但是當你28歲了還在拼命妄想成功,那就有點尷尬了。)

這樣的矛盾把我的志氣揪得很緊。

 

2008-5.JPG

不過我想就是我這樣山羊個性,即使做個餐廳服務生我也要是最好的服務生,一開始沒有人看好我,到最後我要離開這些工作環境的時候,老闆們都不會想讓我走,也當然啦只要花個8-10塊的本錢就有個這樣吃苦耐勞的員工,誰想讓你走啊,這些更多打工趣事以後再詳談了,因為這一路走來,有很多感嘆、感謝、感動。

其實這類的工作不難,每人都可以做但是未必每人都想去做,少了這些勞動服務人員,你的生活機能可是會大打折扣的,想想有方便的7-11全天待命,是哪些人願意在深夜還待在店裡服務你,當你接過每天早晨的第一杯咖啡時,是哪些人輕巧的打奶泡手藝,讓你有這樣美好的開始,更不用說如果服務你的人員給你一個微笑或是一句問候,是不是讓你一天感受都不同了? 誰會想在買東西時被一張臭臉搞得烏煙瘴氣呢? 更不用說是哪些人讓你在瘋狂購物後,有舒適的女廁環境解放呢?

 

這些人成就了社會基本運轉的機制,但他們往往卻是被犧牲的小螺絲釘,這就是所謂低成就價值吧,它可以是一種藝術,一種對人生的認知,如果我一輩子都待台灣的話大概永遠都沒有機會有這樣的體驗,我也不會深深體會到人生不是只有頭銜讓你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大概永遠不會欽佩那在小小地擠滿人群的咖啡廳裡還是依舊微笑的收銀員,或是在餐廳忙進忙出時卻還能對你耐心解釋菜單的侍者。

 2006-1.JPG

 

*: Keba在台灣就是沙威瑪啦,只是差在澳洲的沙威瑪烤爐比台灣大了三倍有吧。沙威瑪是土耳其著名的local餐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kalee 的頭像
    cokalee

    OLIVE SKIN。澳洲伯斯奮鬥周記。

    coka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